地缘政治升温及需求韧性 油价或迎来布局机会
经纪业务总裁 叶佩兰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9月原油期货周一(8月6日)收跌1.2%,报64.35美元/桶,现时国际原油市场呈现多空因素交织的格局。一方面,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意外下降,缓解了市场对需求疲软的担忧;另一方面,OPEC+宣布自9月起逐步增产,加上国际能源署(IEA)下调全球需求增长预期,使得油价上行空间受限。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再度升温,美国总统川普威胁对俄罗斯原油买家实施次级制裁,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根据供需基本面分析,美国能源部8月6日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1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300万桶至4.237亿桶,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增加20万桶,并较五年同期均值低6.5%。与此同时,汽油库存减少130万桶,蒸馏油库存亦下降60万桶,显示尽管夏季出行旺季接近尾声,成品油需求仍具韧性。炼油厂产能利用率攀升至96.9%,接近历史高位,反映炼油商正积极应对市场需求。然而,美国原油日均产量微幅下滑3万桶至1,328万桶,主要由于油价回落导致部分页岩油商放缓钻井活动。值得关注的是,原油出口量大幅增加至331.8万桶/日,表明国际市场对美国轻质低硫原油的需求仍然强劲。
另一方面,8月初,OPEC+召开会议并决定自9月起每日增产54.7万桶,完全逆转了此前自愿减产的措施。这一决策基于对「全球经济前景稳定」及「当前市场基本面健康」的评估,尤其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低库存水平。然而,此举亦引发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尤其是考虑到IEA预测2025年非OPEC+国家的供应将增加140万桶/日,其中美国、巴西及圭亚那的产能增长尤为显著。不过,尽管OPEC+宣布增产,但市场对其成员国的执行力仍存疑虑。例如,伊拉克与哈萨克过去屡次超出配额生产,若增产后部分国家未能遵守协议,可能导致实际供应低于预期,从而支撑油价。
此外,IEA在7月报告中将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下调至70万桶/日,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不含2020年疫情时期)。需求放缓的主要原因是OECD国家消费停滞,而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不足以完全抵消这一趋势。美国能源部则预测,2025-2026年全球需求增长将几乎完全由非OECD国家推动,其中印度与中国合计贡献约90万桶/日的增量。
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方面,美国总统川普近期威胁对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实施「100%次级关税」,以进一步施压莫斯科结束乌克兰战争。若此政策落地,印度等主要俄油进口国可能被迫寻找替代供应源,短期内或导致市场紧缩。分析机构ING估计,约170万桶/日的俄罗斯原油出口面临风险,这可能推升布兰特原油价格至90美元/桶以上。然而,市场亦担忧此举可能加剧全球供应碎片化,促使俄罗斯以更大折扣向中国等不受制裁影响的买家出售原油,从而削弱制裁的实际效果。
截至8月初,布兰特原油期货价格在82-85美元/桶区间震荡,反映市场对供需前景的分歧。 CFTC持仓数据显示,对冲基金与机构投资者的净多头头寸小幅增加,表明部分资金正押注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带来的上行机会,若美国对俄制裁升级,或飓风季节影响墨西哥湾产能,价格可能短线冲高,建议投资者可于64.93美元桶沽WTI原油(9月)期货,目标价70.39美元/桶,止蚀62.24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