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溢价消散:俄油制裁雷声大雨点小 OPEC+增产预期主导跌势
经纪业务总裁 叶佩兰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0月原油期货周三(9月3日)收盘下跌1.62,报63.97美元/桶,现时市场关注产油国可能再次提高产量以及美国原油产量创纪录高位所带来的影响。
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但市场对供需基本面恶化的担忧主导交易情绪。 OPEC+可能进一步增产的预期、美国原油产量创纪录高位,以及亚洲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共同压制油价反弹动能。技术面显示WTI已形成明确下行趋势,基本面与资金流向均支持看淡观点。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显示,8月22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240万桶,降幅略超预期,但库欣交割库存却增加至3,250万桶(占库容70%),反映内陆供需失衡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原油日均产量跃升5.7万桶至1,343.9万桶/日,创历史新高。二叠纪盆地钻井效率提升抵消了钻机数量减少的影响,255座作业钻机仍支撑着产量增长。能源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指出,2025年美国本土48州产量将增长33万桶/日,主要来自已钻未完成井(DUC)的持续释放。
OPEC+供应压力同步增加。路透社报导称,八个OPEC+成员国将在周日会议上考虑进一步提高石油产量。虽然该组织实际增产常未达承诺(部分成员国面临产能限制),但沙乌地阿拉伯与俄罗斯已实质性增加出口。数据显示,8月沙乌地对亚洲出口增至520万桶/日(3月以来最高),俄罗斯出口维持348万桶/日高位。 SEB银行分析师警告,若产量按新配额增加,2025年9月至2026年间市场将进入"大幅供应过剩"。
需求侧同样令人失望。 LSEG数据显示亚洲8月原油进口量虽环比增加227万桶/日至2,718万桶/日,但这主要源于7月基数过低(年内最低点)。更重要的是,1-8月亚洲日均进口2,702万桶,较2024年全年仅增51万桶/日,远低于OPEC预测的71万桶/日需求增幅。中国20万桶/日与印度22万桶/日的预期增长未能完全实现,反映新兴市场需求动能放缓。
地缘风险方面,尽管俄乌冲突升级(俄罗斯飞弹袭击造成基辅21人死亡,乌克兰反击炼油厂),但市场对此反应冷淡。白宫声明称川普对袭击"感到不满",但未宣布新制裁措施。 PVM分析师指出:"市场普遍认为美国不会立刻实施对俄罗斯原油的制裁,印度将无视制裁威胁继续购买折扣俄油。"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反而加剧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印度进口关税已加倍至50%,但未能阻止印度购买俄油。俄罗斯对印度出口维持在160万桶/日高位,折扣幅度扩大至8-10美元/桶。这表明地缘政治因素对实际供应影响有限,反而强化了市场的看空情绪。
资金流向与技术面分析方面,根据CFTC持仓报告显示,截至8月26日,WTI投机净多单锐减9%至472口,创2024年1月以来新低。对冲基金连续七周减持多头部位,多空比降至2.1:1(低于历史均值3.5:1),反映机构投资者系统性降低原油风险敞口,建议投资者可于63.77美元桶沽WTI原油(10月)期货,目标价58.73美元/桶,止蚀66.28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