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准会降息预期、地缘风险与结构性需求推动金价创新高
经纪业务总裁 叶佩兰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12月黄金期货周三(9月9日)收盘上涨4.8美元,报3,682.2美元/盎司,并持续创下历史新高。此波强劲涨势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货币政策转向预期、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结构性需求变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期无疑是当前主导市场情绪的最关键变量。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市场呈现明显放缓迹象,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且失业率攀升至4.3%,为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显示美国劳动市场正在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此外近期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有所缓和,其中美国8月份的总体和核心生产者价格(PPI)意外下降,提升了市场对消费者通胀放缓的希望,并导致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急遽升温。
另外,根据CME FedWatch工具的最新定价,市场几乎笃定美联储将于9月会议启动降息,预期幅度至少为一码(25个基点),甚至出现一次性降息两码的预期概率。此一预期使得美元承压、实质利率下行,大幅降低了持有无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为金价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
其次,地缘政治风险所引发的避险需求,为金价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中东地区与俄乌战争的持续紧张局势并未出现实质性缓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因而蒙上阴影,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者倾向于将黄金视为终极避险资产,以对冲可能出现的尾部风险。尽管由突发事件催生的避险情绪可能快速消退并导致金价技术性回调,但只要冲突根源未除,此类风险溢价便将持续成为金价的结构性利多因素。
最后,来自全球央行与机构投资者的结构性买盘,从供需基本面上彻底改变了黄金的市场格局。在去美元化的战略思维下,各国央行持续成为黄金的净买家。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表现最为积极,截至2025年8月末,其黄金储备为7402万盎司(约2098吨),较7月末增加6万盎司(约1.7吨),为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自去年11月至今,中国央行已累计购买了122万盎司黄金(约38吨)。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报告,此一趋势乃全球性现象,各经济体央行在第二季度合计增储达166吨。
与此同时,投资需求亦同步转强,全球黄金ETF在8月份录得高达55亿美元的强劲净流入,显示机构资金正重新配置黄金以应对宏观风险。这种由官方与大型机构主导的结构性需求,性质上不同于短期的投机性买盘,其粘性更强,意味着为金价构筑了长期且坚实的底部。
综上所述,当前黄金市场正受益于利多环境,其中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压低美元与实质利率,地缘政治风险提供持续的避险吸引力,而央行购金与投资流入则从基本面巩固了需求。短期而言,市场目光将聚焦于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若降息如期落地,需警惕「买预期、卖事实」的技术性回调风险。然而,从中长期视角看,驱动本轮黄金牛市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任何显著回调都可能被视为新的布局机会,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地缘不确定性及强劲结构性需求的共同支持下,金价的长期趋势依然稳固看涨,建议投资者可于3575.3美元/盎司(10月)期金,目标价3700.2美元/盎司,止蚀3506.2美元/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