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證券每周策略 - 2024開局弱,一月效應有待催化
英皇證券研究部
2024年恆指開局疲弱,受制於萬七;而美股納指首日亦急挫1.6%,顯示踏入新的一年,無論已連跌四年的恆指,抑或去年大升逾四成的納指,強弱市場都有沽壓。傳統上,資金會在新的一年作部署,首日以及整個一月份的表現,均具一定指標性, 值得留意。
過去三年,恆指年初都出現全年高位,之後反覆向下,這種全年先低後高的格局,是明顯的熊市。2023年初,疫後復常,中港經濟報復性反彈是市場的共識,不過事與願違,經濟表現不似預期,淡友再主導市勢。目前,投資信心不足的問題,未見緩和。雖然恆指估值處極低水平,但若缺乏強力的催化因素,恆指看來不會有新一波升勢。
強力的催化因素多是突如其來、或超出原先的預期。以宏觀因素而言,可能是美國減息幅度較預期更多,特別是當美國經濟如不是預期中的平穩「軟著陸」,反而是轉入衰退軌道。強韌的美股必遇強烈拋售,催化資金作新的部署,或轉投估值相對吸引的中港股市。東升西降的投資邏輯,去年首季盛行,也基於美國經濟轉差的評估。
再看內地,催化因素可能是較強的通脹、可能是更高的赤字預算、可能是更進取的減息及降準。由於市場最在意內地樓市表現,也預計房地銷售短期都不會好轉,若情況有較預期好的變化,對市場的催化也會很強烈。至於板塊,若擔大旗的科網平台股,業務上有新突破、停止內卷及新的政策助力等,都有力推動ATM;而AI應用與變現、高端制造及電動車等板塊,若有新亮點,也可吸引資金流,從而催化市勢向好。
這些都只是催化因素的預期,恆指能不能擺脫熊市的陰霾,仍有很多考驗。坊間對港股近年表現充滿失望之情,是可以理解。恆指市盈率已跌至不足10倍,外資仍在流走,引至估值低、成交低的狀況。還有,去年底游戲股急挫,騰訊急插逾10%,政策市的風險始終揮之不去,這是投資中資股的不良體驗,也令重建信心的挑戰更大,因此催化因素也要更震撼。
2024年是超級大選年,台灣、印度及美國都會先後舉行大選。率先登場為一月中的台灣總統選舉,對兩岸關係及台海局勢影響至深,也是另一個政治上的催化因素。目前選舉戰情緊湊,民進黨及國民黨各擁三成多一些的選票,能否實現政黨輪替,還看柯文哲的支持者如何抉擇。無論如何,一月開局雖欠佳,但一月效應仍有望實現,關鍵是宏觀經濟、行業板塊及地緣政治等的催化因素,會否適時進入市場,帶動資金重新作出配置。